新闻中心
事关你我!十大健康提升工程,郑州已定好这样做
2020-04-12
4月10日,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在郑州召开,吹响了新时期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集结号,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记者从郑州市卫生健康委获悉,今年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将以实施“十大提升工程”为抓手,全面落实大会决策部署,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、健康促进、健康管理上下功夫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争取到2022年,我市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,健康管理能力达到先进地区水平,人均预期寿命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,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。
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升工程
新冠肺炎疫情,是对我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一场考验。我市将以疫情防控为抓手,坚持问题导向,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,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,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、应急队伍常态化管理;建立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疾病防控体系,防控网络进学校、进社区、进企业,关口前移、重心下沉,实现全覆盖、网格化。
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程
我市将以重大疾病防控为抓手,坚持重点疾病重点防控、重点区域重点预防、重点人群重点干预,因病施策、精准防治,筑牢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保障线。
实施健康城市提升工程
近年来,我市通过开展“全城清洁”行动,市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,广大市民群众健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。下一步,我市将以创建健康城市示范市为抓手,加强健康细胞建设,整治城乡卫生环境,大力推进卫生城市管理,力争所辖县市100%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。
实施健康服务管理提升工程
一个健康小屋,一个健康管理员,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团队,自2019年初起,在我市的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学校,这种“三个一”的健康管理模式悄然推开。随着一个个健康小屋逐步建起,职工、师生们在单位、学校就能享受到日常量血压、测血糖、心理疏导等健康管理与服务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成效。我市将以建设健康小屋为抓手,持续完善三级健康管理体系,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,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、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。
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
普及健康知识、提高健康素养水平,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、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。为此,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专家库、知识库,健全媒体传播发布机制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激励机制,打造权威健康教育平台,培育健康科普品牌,力争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指数达到21%。
实施公立医院能力提升工程
公立医院是百姓看病就医的窗口单位,既要做好常规医疗服务,也要做好惠民医疗服务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。我市将在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去行政化改革,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地,巩固扩大日间手术,推进按病种收付费改革,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,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。
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工程
全省卫生健康大会要求,五年内每个省辖市至少建成3所三级甲等医院,建好学科带头人、医疗技术骨干、科研骨干“三支队伍”。我市将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,完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,巩固扩大开放合作,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培育力度,提高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。
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
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,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。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2020年在全省推进医共体建设,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%、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%左右。
我市将县域综合医改为抓手,推动县乡村一体化管理,引导资源下沉,加快社区、乡村基层卫生机构系统化标准化建设,补齐基层公共卫生领域短板,构建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
实施智慧健康提升工程
我市将以打造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为抓手,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,改善医疗服务,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、互联共享,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。
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提升工程
4月10日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从健全服务体系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、完善管理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发展的举措。
《意见》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,到2022年建成25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,依托市县两级中医医院,建成30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;提升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,建设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,同时建立综合医院、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,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。
我市将以贯彻落实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》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为抓手,坚持中西医并重,充分发挥中医药在“治未病”中的主导作用、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、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,大力弘扬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,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,推广实用性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,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 (记者 李京儒)